(1) 2 3 4 ... 35 »
於 2024-3-5 (58 次閱讀)
更新如下:
112學年度 第二學期行事曆:
http://www.ykbi.edu.tw/modules/admin_dept/admin_p1.php

112學年度 第二學期課程表:
http://www.ykbi.edu.tw/modules/teacher_list/teacher_p1_1.php

**請CTRL+F5強制重新整理網頁即可見最新修訂版本。

資訊中心敬啟
於 2024-1-19 (246 次閱讀)



  繼續花東行程,來到堪稱如國外仙境的雲水山夢幻湖,接著來到天龍飯店休憩,參加原住民的搗麻糬晚宴,同樂體驗風土民情,無不勝歡。隔日的伴霧鹿峽谷之美健行,依序沿海線來到石梯坪後,來到海岸之寺「和南寺」,不但是東部著名的佛門道場,更是佛教藝術的殿堂,佇立寺後的觀音塑像,更是名雕塑家楊英風的作品,和南寺可說是現代宗教藝術的領航者。
於 2024-1-19 (173 次閱讀)



  一年一度的送舊迎新之旅又到來,此次有幸敬邀副所長同行,從圓光禪寺來到台灣的另一端花東。世界級的太魯閣國家公園,布落灣的山月吊橋,砂卡噹步道、燕子口,花東的山谷風情一覽無遺。接著原住民風的月村,體驗原民的建築、文物風土增廣見識。隔天參訪了佛光山的月光寺及慈濟靜思堂,兩個世界級的佛教指標道場,也讓身為佛教徒的一員值得觀摩學習。
於 2024-1-9 (182 次閱讀)
第42期學報介紹:
本期學報,一篇漢傳佛教的流傳,一篇歷史人物評論,另一篇馬來半島佛教傳承脈絡。在閱讀中成長的喜悅,以下是分享。

第42期論文共3篇,第一篇是〈《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在中日韓三國的流傳與版本〉;第二篇是〈明朝雲棲祩宏的人物評論──以《竹窗隨筆》中《史記》相關人物、《直道錄》為中心〉;第三篇是〈十九世紀末馬來半島佛教寺院地緣特徵與華僧傳承脈絡探究〉。

◎內容簡介:
42-1-于德隆-〈《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在中日韓三國的流傳與版本〉:

此文可比標月指。作者仔細爬梳《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跨域流傳的國別及時代。形成四個版本:宋(唐)本、和本、草本和煉本。
此書在中國的流傳包含唐五代時期到民國;在韓國是新羅時期至李氏朝鮮;在日本則有奈良平安時代至江戶時期及近代。
透過閱讀此文,好像跟著《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經歷年代、地域,一起跨越地理限制畫出美麗路線圖,其中還含括隱形路徑,即透過往來書信、序、注釋書等等探尋的風景。透過作者所標注的路標,既可隨著作者前行,也可隨意的閱讀與自己相應處。

閱讀此文另一種感動,在時代與人,時空交互影響,而彼此互相的成就。如作者說「諸家注釋與引用有著各自風格與價值取向,存在多重闡釋維度,進而豐富與完善了華嚴義學」。從唐本《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到韓本《一乘教分記》形成四種版本,為有志研究華嚴者,提供一種既可略讀也可深入探究的研究方式。


42-2-蔡忠道-〈明朝雲棲祩宏的人物評論──以《竹窗隨筆》中《史記》相關人物、《直道錄》為中心〉:

中國史書的撰寫,除了客觀的敘寫人物事蹟,還有主觀的人物評論。本文主要著重在後者,亦即雲棲祩宏的人物評論,評論古人時,心態不可輕蔑,言語不可輕率,所謂「理有當言,不容終嘿」,評論人物的原則是應理而發。這樣的慎重態度,就是雲棲祩宏對於著述的態度。
雲棲祩宏從業果、護生、善觀緣起來評論子張、李斯、韓信乃至孔孟的態度不一。面對事物的流變與複雜,佛法的觀點,無疑是提供一種穿越表象的深刻智慧。
透過此文閱讀雲棲祩宏這位佛學大師是如何看待這些看似無害的評論,在《史記》、《直道錄》人物言、行類比中,雲棲祩宏說「古人往矣,今人猶存,吾何苦為過去者爭閒氣,而取見存者之不悅乎」,大師此中提供了生活智慧內容耐人尋味。
內容豐富不勝枚舉,此文僅從《竹窗隨筆》中《史記》人物、《直道錄》中舉例,有興趣的讀者也可深入閱讀。
此文作者文筆優美,閱讀無窒礙感,在作者引領下作品呈顯對人生哲學的啟發。在淺品中也有意外驚喜的發現。


42-3-釋開諦/杜忠全-〈十九世紀末馬來半島佛教寺院地緣特徵與華僧傳承脈絡探究〉:

作者持續長時間沉浸在文物方面研究,有非常細膩的觀察,本文從四方面介紹:一、清末福建寺院與南洋關係;二、地緣因素的影響與變化;三、僧人地緣網絡對在地佛教的影響;四、近代鼓山湧泉寺南洋下院傳承脈絡發展與變化。讓我們能較有系統進入主題。

福建與東南亞的馬來西亞、新加坡關係,作者以地緣、法緣關係的交互影響下,形成華僧以中國為祖庭,於海外開展另一天地的傳奇格局。

十九世紀僧人,為了背負原鄉祖寺募化的使命,遠渡海外,在新的土地上,原為客居,後來落地生根對異地的認同,而成為在地的華僧。奮戰過程中,因為同鄉情誼而凝聚,在百廢待興、生活困頓的夾縫中活出一片天,大家合力齊心的精神令人心生感佩。
從本文反思,時代的興必有其因,而所謂因緣就包含時間地理人和,本文作者就透過法卷整理出細節,從中發掘原來存在之所以存在的道理。
如何翻開歷史新篇章,始於借鏡歷史揣摩經驗,他山之石會在無措之時,提供自己養分。


goto1線上閱讀圓光學報第四十二期
於 2024-1-9 (270 次閱讀)



  資訊發達,社會生活型態劇變,但我們的心是否安定滿足?
  漢傳禪宗是中國佛教的特質與核心,其緣起與傳承,直扣世尊本懷,但如何下手才能真正契機?如何回到我們真正歸依處?面對錯綜的訊息社會,如何能先立穩自家腳跟,進而自化化他?
  歷代老祖因宗門這一法而得好處者不計其數。為何過去這麼多前輩可以受用至今卻不行?如何實際契入宗門?又或者宗門下手處、理路又是如何?
儘管修行是超凡入聖之事,但禪宗不離日常生活而契禪,道在日常用功。金石有聲不考不鳴,希望藉此課程,能幫助大眾稍稍了解宗門這一法。
  知古,從叢林制度中看老祖智慧;鑑今,在自覺修行裡見發心願力。

「話頭禪七」大合照下載


於 2023-12-26 (208 次閱讀)



  經過一年半載的學習,研二生德倫師發表所內論文:『《雜阿含.609經》四念處「集」與「沒」之探討─以「身念處」為中心』,敬邀張雲凱教授指導,全體學生出席也觀摩學習。
於 2023-12-26 (188 次閱讀)



  研所畢業生智鏡法師,現任職學院部學務助理,卻好學勤勉完成畢業論文口考。研所敬邀指導教授黃奕彥老師,及慈融法師、李治華教授蒞臨指教,給予學生學術論文寫作的審評、建議,增上學習更趨完善。
於 2023-12-19 (110 次閱讀)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三年一試端看今日,恭喜研三生來喜師發表畢業論文:『《現觀莊嚴論》及其註釋書所述「不退轉相」之探討』,研所敬邀指導教授黃奕彥老師,及陳又新教授、劉國威教授兩位蒞臨指導。學海無涯,佛法浩瀚,也希望三年薰陶訓練培養讀經、解經的基本實力。
於 2023-10-10 (353 次閱讀)



2024 話頭禪七 線上報名表:


立即線上報名

*滑鼠按右鍵,選"另存目標"即可。
form2下載活動海報
form2下載報名表
car2交通資訊
於 2023-9-29 (166 次閱讀)



  研所師生們於9/21南下直驅至高雄佛光山,參加22-24日第34屆全國佛學論文發表。議程之餘,大眾在佛光山進行交流,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藏經閣參訪、茶禪品茗,學術交流,23日的豐盛晚後,24日前往南華大學參訪學校設施、百萬興學的禪堂。
於 2023-9-28 (177 次閱讀)



  9/22-24日第34屆全國佛學論文論壇在高雄佛光山本山舉行,研所師生們於9/21南下直驅至佛光山參與盛事。用學術嚴謹的標準來培養人才、討論佛法多元性的發展及弘揚傳遞,都是每次論壇秉持的精神與宗旨,而今在佛光山進行交流,相信與會大眾定收穫滿滿。
於 2023-9-28 (113 次閱讀)

敬祝各位教師(授)、教職人員們: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桃李芬芳,其樂亦融融。
教師佳節愉快!
於 2023-9-12 (114 次閱讀)



  福建佛學院創院40年之際,福建省佛教界教育人士,赴臺灣佛學院考察交流。由擔任福建省佛協會常務副會長,福建佛學院長、莆田廣化寺方丈、福州開元寺方丈本性長老為團長;另佛協會副會長、福建佛學副院長、福州地藏寺方丈釋本性長老尼為副團長,一行8人來訪。對僧伽教育的主題,依雙邊的佛法弘化、教育實戰經驗做分享並意見交流。
於 2023-9-12 (98 次閱讀)



  研所校友的越南萬利法師,偕團(含法師及居士)共60位至圓光參訪,而10日下午3點多來到研所,校友會長性守法師、秘書天宏法師及研所教務長性嚴法師等師長接待。

show 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