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 2021-1-15
(218 次閱讀)
佛教於一世紀初傳至中原漢地,而藏族則遲至七世紀始與之接觸。西藏佛教雖大部承襲印度後期大乘佛教(Mahāyāna Buddhism)特色,亦吸收相當程度的漢傳佛教內容,再融入當地原始宗教習俗,而發展成為今日的獨特信仰體系。 藏傳佛教各宗派皆形成「轉世化身(藏語tulku)」的傳承世系,漢人稱之為「活佛」。此項傳統未見於印度或中國,在西藏也是漸進發展而成。無論七至九世紀的「前弘期(snga dar)」佛教或十世紀末復興的「後弘期(phyi dar)」佛教,藏區佛寺的領導承繼皆採師徒或家族制。十三世紀,噶瑪噶舉(Karma Kagyu)派為決定教派領袖,首先採用轉世(Reincarnation)制度。十五世紀,活佛體制已漸為各派採納,迄今仍係藏傳佛教領袖的主要傳承方式。 現任故宮研究員的劉國威教授,曾於20200914於研所開講「西藏佛教歷史專題」,今研所師生有此殊榮在故宮的「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中,劉老師親自導覽!
於 2021-1-15
(234 次閱讀)
默照的修行,是一種培養生命的洞察力,當漫無止盡的色、受、想、行、識漸漸平息下來後,「心」就具足能覺悟自己、能有覺悟一切的能量。行、住、坐、臥,吃飯、喝茶、睡覺無不默照,唯有讓自己時時處於靜定而覺照之中,才有機會破除假象,品嘗「桶裡無水、水中無月、手中是空」的開悟滋味。
於 2021-1-5
(158 次閱讀)
第36期學報介紹:
本期論文共三篇,一篇關於六群比丘之考據,一篇為瑜伽經注系列,另一篇禪宗公案探討。 ◎內容簡介: 1.屈大成-六群比丘之鄔陀夷考──以漢譯「根有部律」為基本資料: 本文以「根有部律」為主,作者搜羅古今中外,有關鄔陀夷的記載,分類舖述、比較辨析,從中除對鄔陀夷的名稱及身份作討論,展示鄔陀夷的生平詳情,還就「根有部律」的編纂,作者針對議題提出個人研究觀察,深入淺出,作者長於舖陳,文字敘述生動,引人入勝。 2.莊國彬-瑜伽經注神通品譯注與研究: 本篇是《瑜伽經注》第三〈神通品〉的譯注與研究。〈神通品〉主要的內容是說明透過甚深禪定的總制,而生起種種的神通,如過去未來智、了知一切語言智、前生智、他心智等。 本文作者提出四個議題來探討〈神通品〉注解的內容。這四個議題分別是:瑜伽派與佛教的神通比較、瑜伽派中氣的分類與作用、瑜伽派的轉變說、瑜伽派與佛教的宇宙論比較等。為作者瑜伽經注一系列作品,透過作者翻譯,一窺瑜伽經注堂奧。 3.黃連忠-趙州禪師「吃茶去」公案考及其禪茶思想論析: 本文以趙州禪師「吃茶去」公案的形成背景與發展梗概為進路,並且論析「吃茶去」公案的禪茶哲學思想為主題,探討此項公案的歷史價值與文化意義。 作者多年浸淫禪學議題,在其豐富眼界引領下啟迪,期盼在現代生活應用中,透過「吃茶去」精神的領會與行持,成為修習禪定與禪悟的核心要領,進而體證「茶禪一味」美學之生命境界。 ![]()
於 2021-1-5
(269 次閱讀)
放捨我執是「默」,清清楚楚是「照」:不把自我意識的執著心放進去,不作瞻前顧後的妄想思索,當下是什麼便是什麼,與「本來面目」相應....2021年的元旦禪七,祈願大家智慧皆開顯!
於 2020-12-24
(236 次閱讀)
政治大學研究所謝世維教授,在其「宗教研究方法與調查指導專題研討」任課裡,攜學生至圓光佛研所進行參訪。於教務長任教的梵文(一)課程裡,讓學生們做互動,啟發學習彼此相長。
於 2020-12-22
(255 次閱讀)
研二學生歷經了474天淬鍊,在研究所的陶養學習,今天終於各見真章、大顯身手,發表所內論文!也恭喜研二生天徹師、常毅師、聽磊師、如藝師通過所內論文口考。
於 2020-10-6
(340 次閱讀)
又到第31屆全國佛學論文發表會,華山論劍的一刻!研究所派釋心行及釋弘慈兩位法師參加發表,而教務長也帶領全體師生前往宜蘭佛光大學參加此盛會,讓學生能夠進而了解學術論文發表的形式及寫作方向。
於 2020-10-2
(203 次閱讀)
更新如下:
109學年度 第一學期行事曆: http://www.ykbi.edu.tw/modules/admin_dept/admin_p1.php 109學年度 第一學期課程表: http://www.ykbi.edu.tw/modules/teacher_list/teacher_p1_1.php **請CTRL+F5強制重新整理網頁即可見最新修訂版本。 資訊中心敬啟
於 2020-9-25
(791 次閱讀)
於 2020-9-22
(211 次閱讀)
「塔」是象徵如來圓滿的法身常存,只要建造、頂禮、繞塔、獻供養及打掃清潔、修補舍利塔等,都有無量功德。佛研所於2020年7月6日在車庫區,百年海棠樹旁興建(舍利塔)而動土灑淨,今在9月19日於新建舍利塔供奉舍利子。
於 2020-9-15
(347 次閱讀)
西藏佛教從元、明、清開始在歷史洪流,各時代的文化背景,直到清朝宮廷的信教風氣,獨特的僧級制度漸漸完備及獨樹一格,藏傳佛教的弘法、信仰之文化形成,將由故宮劉國威教授為大家講述。
於 2020-7-24
(231 次閱讀)
已畢業學生天宏法師,因圓光的水陸空無遮大法會興建莊嚴殊勝,進而昇起深入探討之心,於是放棄先前的研究主題,也因如此重新所內口考。天宏法師自研究生起花費了兩年,完整的紀錄了圓光的水陸法會,進而探討研究,保存了圓光水陸法會重要歷程史蹟。
於 2020-7-24
(226 次閱讀)
過去叢林曬經,在廣場曬經當,有一牛隻只是過來聞聞金剛經,當生就脫離畜生道,轉投生至人道,俱足福慧。而今生金世也許無法有足夠的時間及因緣廣讀三藏,藉著這次研所曬經,將所有研所的各部藏經及館藏翻曬,更是功不唐捐哩。 |